伴随着元宇宙概念爆火,姚堃暗自庆幸自己的公司又成功“熬”到了一个新阶段。
身为VIVA GAMES的创始人兼CEO,他在游戏制作领域已经摸爬滚打了十余年,对VR游戏内容也有超过7年经验,曾参与研发的VR游戏《除夕:双鱼玉佩》是索尼互动娱乐史上首款全球发行的国产游戏。但即便行业经验足够丰富,他所创办的公司却一直处于找钱难的囧境。
除了早年拿过两轮融资,VIVA GAMES已经连续4年没有获得新的投资,直到“元宇宙”概念让这个行业再次升温,情况才有所好转。姚堃透露,现在有不少资本到处寻觅合适的项目,甚至已经有投资方主动找过来表达了投资意愿。
在一系列政策、技术、市场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,经历过狂热与沉寂的VR/AR行业重新回到聚光灯下。作为VR/AR产业链的核心环节,硬件和内容对产品的体验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但不同于硬件领域已经存在众多实力强劲的玩家,内容领域现象级作品依旧少之又少。
缺失往往也意味着机会。多位从业者和投资人认为,随着硬件设备出货量快速增长,这个行业对于内容的需求也将急剧增加。相比硬件领域需要巨额投入,新入局的创业公司在内容领域有更大概率分得一杯羹。
“在VR行业,我特别看好游戏,AR行业则看好应用。类型上,射击、解谜、恐怖型游戏因为沉浸感强,更受用户喜爱,运动类的也不错。”姚堃说。
洪泰基金执行董事宋楠的判断进一步细分化,从内容角度看,他认为游戏、影视、娱乐等领域毫无疑问机会最大,但如果把VR/AR看成是一个全新的计算平台,那么社交广告的机会最大。
尽管VR/AR内容领域极具淘金价值,但也存在人才相对匮乏、成本弹性空间大、回报不确定、回本周期较长等挑战,创业公司想要从中挖到“金矿”并不容易。
元宇宙就这样猝不及防地火了。
先是VR游戏平台Roblox成功登陆纽交所,后有科技巨头Facebook高调更名为“Meta”,将元宇宙推向舆论中心,紧接着,华为、腾讯、字节跳动、微软、英伟达等国内外众多科技公司均表示有意探索元宇宙。一时间,科技行业办会必谈元宇宙,不少机构、公司和创业者都想尽办法蹭元宇宙的热点。
尽管外界对元宇宙的定义尚未达成普遍共识,但很多人已经将元宇宙视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形态,而VR/AR则是其从概念走向现实的关键路径。再加上政策的大力扶持,5G商用化的逐渐普及,以及新冠疫情下居家场景中的工作和娱乐等需求激增,都促使VR/AR产品价格持续下探,硬件设备销量迅速增长。
据IDC预计,2021年全球市场VR头显将出货837万台,其中中国市场VR头显将出货143万台。未来五年,中国市场VR出货复合增长率为69.4%,AR头显复合增长率为109.9%。而在去年,全球虚拟现实终端出货量约为630万台,VR、AR占比分别为90%和10%。
自VR设备面世以来,常常因高价让消费者望而却步。在2015年发布的Oculus Rift、HTC Vive消费者版等VR产品中,最高售价接近7000元,而同期的微软HoloLens等AR产品的最高售价更是接近惊人的4万元。
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竞争加剧,VR/AR的硬件成本也在不断下降,近年发布的Oculus Quest 2、Pico Neo 3、奇遇Dream VR一体机等主流VR产品的价格,最低可达到2000元以下,而Nreal Light等消费级AR产品的价格也来到3800元以下。特别是Meta旗下的Oculus Quest 2,不久前传出了累计销量破千万的消息;此前,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还曾表示,苹果AR/VR头盔将于2022年第二季度推出,这些对VR/AR行业而言,无疑是一大利好。
ITV头条新闻梳理公开资料发现,不少今年获得融资的VR硬件创业公司大多已入局数年,且融资金额至少都在数千万元,其中便包括爱奇艺智能(现更名为:梦想绽放)、Nreal、亮亮视野等,Pico更是被字节跳动以90亿元左右的价格收购。
资本方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。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《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(2021年)》显示,2021年1-9月,虚拟现实产业累计投融资金额已达207.09亿元,投融资事件数量和融资金额均超过历年全年的总额。今年上半年,VR/AR硬件领域发生投融资并购事件50起,金额为84.2亿元;VR/AR内容领域发生投融资并购事件32起,金额为27.5亿元。
在硬件领域尚未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下,任何一方都不想错过抢食市场的机会。
硬件往往与内容相互成就。倘若只有硬件而没有好的内容,产品体验感将大打折扣,也很难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花钱购买硬件。反之亦然,只有当硬件的数量达到一定的级别,才能吸引更多的创作者创造更多好的内容,从而真正引爆整个行业。